员工空间
首页> 员工空间> 正文
【三下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以设计驱动传统产业振兴,会理铜火锅的设计与研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点击量:260 日期:2019/07/15 作者: 编辑:


    2019年7月5-7日,565net必赢最新版“RED”暑期“三下乡”团队前往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开展“以设计驱动传统产业振兴,会理铜火锅的设计与推广”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调研四川省“非遗”文化遗产——会理铜火锅和绿陶的制作技艺及现存主要状况,探索传统手工艺特点以及振兴途径。通过采访会理绿陶传承人和会理铜火锅厂厂长,参观绿陶博物馆和铜火锅生产车间,进一步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历史机遇与制作工艺;提出设计解决方案,用现代工业设计思维同传统手工业相结合,共同推进会理绿陶和铜火锅的振兴。

  会理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会理资源富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旅游资源,素有“攀西聚宝盆”的美誉。其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和绿陶釉瓷品制作技艺为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5日,通过寻访绿陶传承人,参观绿陶博物馆,走访多位手工匠人询问和了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要求以及绿陶现状。调研绿陶文化产业发展,观察手工艺文化传承模式。

  “会理绿陶因采用“孔雀绿石”配料而得名,产品呈宝石绿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其表面颜色因自然生成的颜色也是绿陶生命力的象征。因此,绿陶在中国的陶器中独具一格。”绿陶第三代传承人韩春寅介绍说。团队成员也在参观的过程中针对绿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的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传承人韩春寅均耐心解答。

 

 

绿陶传承人韩春演为我们讲解

  下午14时,团队来带了绿陶烧制窑进行深入了解,绿陶经过成形,干燥,修坯,施釉后的半成品,必须要经过高温烧制才为成品。早期会理陶是在依山势而建的阶梯龙窑中烧制,烧窑所用燃料是当地的木柴、松柴等,窑具种类主要有间隔器(支钉,当地人称为抱母鸡籽)、匣钵等,现在通常使用电窑或气窑。

 

  今日实践中团队成员从不同的视角中感受到了绿陶的制作技艺,同时,通过对会理绿陶的参观学习,认识到从课本知识到实践的意义,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交大人永远在路上!

  7月6日,会理县团委书记张兴姚同志带领我们来到鹿厂镇彭氏彭氏火锅厂,鹿厂镇李书记和彭氏火锅厂厂长彭国兴(以下简称厂长)接待了我们。

铜火锅的制作需千锤百炼,工艺复杂,难度较高。每一口铜火锅都由锅座、锅槽、锅盖三部分组成,锅座和锅槽之间以插销连接,拆卸和携带都方便,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不仅是厨具,还是一件制作精美手工艺品。而制作一口铜火锅,工序极其复杂,首先需将铜进行高温冶炼,化其为铜水,然后再将铜水冷却成约巴掌大小的铜坯,这是第一道工序。冶炼成铜坯后,将每个铜坯进行反复锤炼、打薄,制作成铜火铜所需组件毛坏,这时锅的组件形状就基本出来了,过后再按照火锅的大小样式进行制作。“千锤百炼”是会理铜火锅制作的写照 ,每一口铜火锅的制作完成,需要敲打一万余锤!

在厂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彭氏火锅的厂房,了解会理铜火锅的制作过程。此时厂房的工人正在运作生产,在参观的同时厂长也同我们介绍了会理铜火锅的独特之处,团队成员被铜火锅的制作工艺惊叹!。

 

 


 

  上午10时,团队成员与厂区工人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在交流的同时同学们也在思考如何用工业设计思维来辅助铜火锅厂的振兴。厂长诉说了自己现在经营的处境。“虽然铜火锅虽然有600多年的历史,也是四川省的非遗项目;但是会理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欠发达;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及其匮乏,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司也想发展壮大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外面的大企业却想走进来。”厂长此感到非常忧虑!

  下午2时,RED团队成员带着他们针对会理铜火锅的设计方案与厂长一起探讨。分别是罗炜同学的“星回铜火锅”方案,马天豪同学的“一城一锅”方案,任禹赫同学面向的“大众火锅”方案。(方案见附件)厂长对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肯定,但是在生产落地和销售方面还有一些的不足之处,希望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一下制作工艺和市场。

  最后,RED团队领队李然老师为响应“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提出与彭氏火锅厂达成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同时也希望能助力当地精准扶贫推进,为会理铜火锅在人才,资源,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一个高效的创新研发平台。厂长非常接纳我们的提议,最终与我们达成一致,希望加强校企合作。

7月6日返程,会理铜火锅之行虽然已结束,但是RED团队以设计驱动传统产业振兴系列活动永远在路上...